山河岁月讲述了什么 《山河岁月》停播原因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百集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该片以宏阔的视野、考究的细节、创新的形式、精致的表达,记录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筚路蓝缕、淬火成钢的艰辛历程,赓续了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开拓奋进的精神血脉。该片总时长超过2500分钟,以山河为经,以岁月为纬,以人物为峰,以党史为鉴,是迄今为止容量最大、展示历史人物最多的大型文献纪录片。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形成和发展的真实记录。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就是一部共产党人不懈奋斗、创造辉煌的壮丽史诗。《山河岁月》正是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以客观理性与哲学思辨的创作思维,来深情回望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至今留下的鲜明历史足印。这一连串深深的印记不仅串联起了百年以来的社会发展轨迹与逻辑线索,编创者注入其中的深刻思考,也令作品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揭示出其背后的内涵、规律与动力。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就深深地蕴含于片中对于一个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细节的掰开揉碎般的多维剖析之间。“用事实说话”是一种高级的说理方式,也是一种至强的精神力量,能够让人们在学史中明达事理、增强自信、崇尚美德、躬身力行。
讲好故事是影视作品增强艺术品质、提升收视效果的关键,以纪实手法为主的纪录片也不例外。如何把真实事件、真实人物讲出戏剧性、丰富性和趣味性,是考验纪录片创作者功力和智慧之处。《山河岁月》的一个亮点是把历史人物作为核心来铺陈叙事线索,以人带史,以史托人,这便让整部纪实性作品有了人格温度与灵动气质。每个“角色”几乎都有着可歌可泣、跌宕起伏、意味深长的人生故事,这些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故事,恰是连接作品主题传达和受众共情心理的桥梁与载体。陈望道为了翻译《共产党宣言》而废寝忘食,竟然把蘸了墨汁的粽子吃得津津有味,使“真理的味道”令人向往;国家博物馆里珍藏的李大钊的《狱中自述》,从一个侧面牵连出其生命态度和理想信念;在俄罗斯保存的档案里,一张留着三位烈士印记的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催人泪下。这些精彩的故事化表达让冰冷骨感的史实散发出炽烈耀眼的人性光芒。
在素材择取上的精益求精和审美质感上的创新尝试,是《山河岁月》在创作实践中的主要着力点。片中高清化的影像资料不仅运用得恰如其分,而且很多有着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李大钊生前唯一留下的一段视频影像中,其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神采飞扬演讲的样子,尽管无声却打动了无数观众。除此之外,该片还将油画、沙画、动画等不同艺术类型加入其间,尤其是恰适地植入一些诸如《觉醒年代》等热播电视剧的相关片段,从而让纪录片在艺术表现力方面更加充实丰满,并且不同艺术品类之间的互融和互动,也让观众具有了别样的审美体验和视听快感。
《山河岁月》运用百集的篇幅定格百年党史的高光时刻,致敬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既在广大观众中起到了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引领作用,也彰显出主创团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表达即抵达”。该片虽是大格局、大情怀、大容量、大制作,却时而通过“小人物、精细节”的表现手法和“小切口、深打井”的叙事方式,使得民族情怀、坚定信仰、英雄品格、奉献精神等产生了落地感与亲切感,最终在主题蕴含和呈现效果上能够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更远。《山河岁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了新时代奋斗者们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无论对于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化和纵深化,还是对于文献纪录片创作的提质创新,均有着可资借鉴的启示价值。
山河岁月讲述了什么 扩展
《山河岁月》成书于20世纪50年代,是胡兰成最具代表性的一部著作。本书将东西方文化进行纵横比照,从两河流域到希腊罗马,从三皇五帝到辛亥五四,从精神到食色,从住房到穿衣,传神地勾勒出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发展的发肤体貌。
山河岁月讲述了什么 扩展
《山河岁月》主要讲述和真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百折不挠、百炼成钢的伟大历程,全面、立体、生动呈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诠释我们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成功密码。